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博士留学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国博士留学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博士生不一定就是留学生。要看取得博士学位或者颁发机构是否为境外的高校。如果该博士阶段的学习经历是在境外完成相关学习并取得学位的话那应当是属于留学生的。然而我国也有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是设有博士学位的授予资格的。
1. 在目前的情况下,国内博士和海归博士的比例是偏向于国内博士的。
2. 原因是国内博士生的人数相对于海归博士生更多,而且现在国内对高教的投资越来越大,使得高校对博士生的招收难度下降,也吸引了一些海外留学生回国申请,同时一些海外博士生毕业后由于签证、工作等问题难以留在国外发展,所以我们看到国内博士相对多一些。
3. 但是并不表示国内博士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不及海归,毕竟还有很多国内顶尖高校的博士生和某些流程上甚至比海归博士更早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生。
同时,海外环境对于博士生会有一些提高,如口语和知识面等,但这也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去看。
国内博士和海归博士比例大约是3:1。
美国许多学校博士五年毕业率不到50%。但实际上,现在国内高校对于博士生毕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近年来的研究数据显示,博士延期毕业率高于56%,也就是一半以上的博士都不能正常毕业。据报道,国内超过了最长读博年限而导致被清退的博士生比例也有10%左右,不过相对于国外高校而言,这个淘汰率依然相对较低
黄宽(1829——1878),字绰卿,号杰臣,医学家、教育家。中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之一,1847年留学美国孟松学校,1850年转赴英国,考入爱丁堡大学医科,成为中国第一个留英医学生。1857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获得留学博士。
1829年,黄宽出生于广东香山(今珠海市)东岸乡。黄宽幼年父母早亡,由祖母抚养长大。他天赋敏慧,初进乡村私塾读书,一经塾师指点教导,即能领悟背诵。后因家境贫寒,中途辍学。1841年黄宽12岁时,赴澳门就读于教会学校马礼逊学堂。
1846年9月,马礼逊学堂校长布朗在课堂里宣布,他与夫人因体弱多病,欲去美国治疗修养,并谓此行愿携三五名学生同赴新大陆,俾受完全之教育,凡愿跟他到美国去学习的,即请站起来。黄宽和容闳、黄胜三个人站起来表示愿意一起去美国。1847年1月4日师生一行5人从香港启程,同年4月12日抵达美国纽约。
黄宽曾经就读的孟松学校
黄宽随布朗夫妇赴美时年18岁。黄宽、容闳、黄胜在布朗和其他美国友人的帮助下进入马萨诸塞州的孟松学校(Monson Academy)。彼时美国尚无高等中学,仅有预备学校作为大学的预科。孟松学校是当时最著名的一所预备学校。1850年,黄宽在孟松学校毕业后,转赴英国,考入爱丁堡大学医科,成为中国第一个留英医学生。黄宽在该校学习5年,1855年毕业,考试时名列第三(一说第五名),获金牌等奖状及医学士学位。毕业后留英在医院实习2年,并研究病理学和解剖学,获博士学位。
公派博士指的是国家负担学费和生活费的学生出国留学读博士学位的。
公派博士毕业后必须回国工作,主要分配到急需人才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是到大中专院校去当老师,或是从事科研工作。
公派博士毕业分配以后是有工作年限要求的。是必须要服从分配的,否则是需要做出一定经济补偿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博士留学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博士留学生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