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出国留学的背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出国留学的背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主要由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1、教育背景。你的大学专业以及当初选择该专业的想法,多年来的专业学习学到的东西,与你选择的科系是否能联系起来。
2、工作经历。你曾经担任过的工作及职务,工作中的业绩、学到的本领,与你攻读此学位是否能联系起来。
3、社会活动组织能力。在大学期间曾参与或组织过的活动,曾担任的位置,从中又学到的东西。
4、最满意的经历。最满意的一项工作或学习经历,包括是怎样做好它的。
5、最突出的才能。你认为自己最突出的方面,如领导能力、组织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或是协调能力。
6、奖励。你曾经受过的奖励,你是否担任过助教,你是否有优秀的论文曾经得到发表或受到奖励。
7、特长爱好。你的特长和爱好,最好能与所选的专业能相互联系起来。
这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起。战争的爆发导致法国大征兵,劳动力严重缺乏,15万华工赴法国从事军事劳役。法国人认为:大批的华工不仅帮助打仗,日后也可以帮助建设,这就需要教育。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关于社会制度改革的新思潮冲击着青年一代,他们希望“走出去”,去学习新的思想,新的技术,更好地建设自己的祖国。于是,中法双方一拍即和。1916年,教育家李石曾和蔡元培等成立了华法教育会,在公派和自费之外,提出了一种新的留学方式,勤工俭学,这使得中国众多家境贫困的有志青年有了到国外去学习生活的机会。从1919年到1920年,全国有1600-2000多人赴法勤工俭学。其中就包括了邓小平,周恩来,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陈毅等等大批人们熟知的英才。他们的故事后来被拍成了历史剧《我的法兰西岁月》,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观看。
中国青年在五四运动时期,接受新文化运动和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大批赴法国开展勤工俭学的运动。
为“输世界文明于国内”,1912年,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张继等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
由于华工教育取得成绩,进而提倡国内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1916年6月中法两国人士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欧乐、穆岱等为了“发展中法两国之交谊”,促进中国经济文化之发展,在巴黎发起成立了华法教育会。
1917年在国内也成立了华法教育会,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活动,事实上已成为该会的主要活动内容。
北京留法预备学校也重新建立,并在长辛店、河北高阳县布里村、保定育德中学及成都先后成立各种各样的预备学校,为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在留学签证申请过程中,背景调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背景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签证申请人对目的国家的了解和适应度,避免签证被恶意利用。
具体包括:
1. 确认申请人的身份和真实性。签证官需要确认申请人是否真实存在,或者是否存在虚假申请。
2. 确认申请人的学业或就业背景。签证官需要了解申请人在目的国家的学习或工作计划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确保其在目的国家不会从事非法或违规活动。
3. 确认申请人的经济状况。签证官需要了解申请人是否有足够的财务能力在目的国生活和学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出国留学的背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出国留学的背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